國父誕辰暨文化復興節紀念大會致詞

內容來源:卷二十九   演講

隸屬章節:演講\中華民國五十七年

 

 

——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在陽明山中山樓——

要旨
    一、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,社會生活規範的全面推行,就是文化復興運動全面發動以來共同努力的重大成就。
    二、文化復興運動,即為三民主義的實踐運動。
    三、指示實踐倫理、民主、科學的途徑和方式:
    1、倫理文化的復興。
    2、民主文化的復興。
    3、科學文化的復興。
    四、大家一齊來救國家,救同胞,救文化,使毛賊奸匪的滔天罪孽,無所逃於天地之間,光復大陸,造成三民主義之新時代。
本文
    今天是 國父一百晉三誕辰紀念,也就是第三屆中華文化復興節。
    政府自前年明定 國父誕辰為中華文化復興節以來,至今已經兩年;此其間,由於全國各界熱烈響應,也由於政府同仁悉力以赴,乃使九年國民教育得以如期實施,社會生活規範得以全面推行,長期科學發展計劃得以擴大邁進……所有教育文化建設,都獲致了顯著之績效。這亦就是我們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全面發動文化運動以來,共同努力的重大成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39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   今天要為大家講的,是中華文化的內涵,復興文化的意義,以及其實踐力行的準則。

    簡單的說,中華文化的精髓,就是以倫理、民主、科學為內涵的三民主義。因為倫理所以盡己之性,其本在於仁;民主所以盡人之性,其道在於義;而科學所以盡物之性,其效在於智;這種「成己仁也、成物智也」而「達人義也」的文化,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。尤其是我們先民先哲遠在二千五百年以前,就為我們提出了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;而 國父所手創的三民主義,今天更為一切血氣之倫所景仰嚮慕的鵠的。所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,乃為倫理、民主、科學之發皇,亦即為三民主義的實踐運動。
    國父說過「一般人以為有了新文化,便可以不要舊道德,不知道我們固有的東西,如果是好的,當然是要保存,不好的才可以放棄」。我認為「民族文化之盛衰,乃為國家存亡之所繫,如其優良文化之喪失,則其國雖存猶亡;反之,如其能保存發揚,則其國雖衰必盛,雖弱必強」。可是我們今天就還有不少人誤以為復興文化,是消極的,是復古的;殊不知,中華文化有其日新的特質,亦有其創新的精神。「復」是恢復其固有已失的潛力,所以其義乃為復生;而「興」是創造其與時俱進的活力,其義乃為發揚。所以文化復興運動,不止是積極的,而且是向前的,也不只是要發揚本身的優點,而且是要吸收外來的長處。大家都知道,所謂文化者,並不只是指狹義的文藝、文物、文學等而言,乃是涵蓋了民族的精神、思想、心理、志節,以及政治的制度組織,社會的風氣習尚,與倫理秉彝的道德,乃至人民的生活言行,以及青年的洒掃應對進退鞠躬,皆在文化範疇之內,且莫不受其民族文化之影響的。而文化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40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的「化」字,尤當注意,比如古訓所謂「所存者神,所過者化」;又曰「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」;以及「聖神功化之極」諸說,就都在說明文化者,乃存神過化、日新又新之意;而決非保守復古,墨守成規,執一不化者所得稱為文化,更不能謂其為文化復興了。至於我們今日所進行的文化復興運動,也不止是一時一地的運動,而乃是「理無內外、性無內外、學無內外」,繼繼繩繩、純一不已的事業。

現在先講倫理文化之復興

    我時常說「在中國政治哲學上,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其大部份都是與倫理哲學密切相關的;從一個人的修身推到親親,再推到睦姻任恤,推到仁民愛物……這是中國政治哲學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之仁,而以擇善固執之誠為行仁之本的特點」。禮運大同篇,就是由小康之世的「禮義以為紀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」,進而至於大同之世的「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」,且必使「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」者,這都是「親親而仁民、仁民而愛物」實行仁政的道理。這種「合父子之親,明長幼之序,以敬四海之內」的倫理文化,實即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」之「幾希」,亦即每一個人「性分之所固有,職分之所當為」。如果連這一點都泯沒了,那就是「不明乎善,不誠乎身矣」,於是滅天理,窮人欲,所謂「清算」「鬥爭」,「奪權」「造反」,戕物圯類,骨肉相殘,無所不為,而民族一體之仁的傳統文化,就要完全喪失了!
    今天倫理文化之復興,固然是要著重內修自律的工夫,從生活規範做起,把倫理道德涵泳於日常生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41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活教育之中;而亦當兼重社會教育的群體夾輔,使不肖者亦得自進於正人君子之域。今天十分重要的,就是要鼓舞一般人的同情心,以去其冷漠殘忍之私;鼓舞其合群心,以救其孤陋傲睨之弊;鼓舞其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以袪其偏私、卑怯、依賴、頑固之愚;使我們的青年都能明禮義,知廉恥,成為歸向民族文化與道德的青年,我們的國家無愧其為「禮義之邦」的國家。古人說「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」,這「禮義廉恥」,就是我民族文化,對於國民生活行動的具體表現,這亦就是我們倫理文化的精神之所在,乃是當前我全體教育文化界諸君子對國家與青年,所應負的重大責任。

再說民主文化的復興

    我們中國民主制度的復興,雖然是本世紀的事,但是我們民主的觀念和精神,卻是遠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經十分發達。比如尚書的「匹夫匹婦不獲自盡,民主罔與成厥功」;禮記的「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惡惡之」;以及孟子的「國人皆曰賢,然後察之,見賢焉,然後用之;國人皆曰不可,然後察之,見不可焉,然後去之」;又曰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」。所以 國父認為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、孟子,便主張民權」,禮運大同篇的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「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」。這說明了在我們民族文化中的民主思想,自來就是理性的,自發的,而且是本然的,向上的,所謂「天生蒸民,有物有則,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」;中華文化,原本就是基於人性本善與天賦自由的,所以中華文化特別重視人格尊嚴,個性發展,決不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。特別是自從 國父手創三民主義、五權憲法以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42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近更新於 2014-09-01